2025-26年香港政府预算案总览
浏览次数:112025-03-07 15:51:42作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在每年2月底,都会推出下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而预算案涉及到港府执政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如何花钱和如何赚钱,因此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就在昨天,香港政府也如期公布了主题为“改革创新、提速发展”的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现在就让通惠带大家了解下这份预算案的内容吧。
此次的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沿用了与之前的财政预算案类似的结构,即从四个方面着手,对整个香港的未来发展、民生安排、福利制度进行统一规划,具体为:
1、发展创新科技
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历来都受到港府的重视,而近几年机器人技术、AI技术、低空经济和低轨卫星行业的蓬勃发展,也让香港在政策方面有所倾斜。
首先是设立“香港人工智能研发院”,促进研发成果快速转化应用;并通过举办“国际机器人大会”和“国际人工智能青年科学家论坛”,吸引全球相关行业精英;
其次是在港交所筹备开通“科企专线”,为相关企业在港上市提供便利。并预留1亿港币,为企业提供制造及生产线升级支持;
第三则是研究简化审批低轨卫星牌照的流程,并研究制定“先进空中运输系统”的全新专用法例。
2、提升优势产业
1.香港作为传统的金融服务型城市,自然会尽力延续在国际市场上的金融地位:
在金融服务业方面,港府承诺会改善上市审批流程、优化上市门槛,并对现有市场结构进行优化,并对指数衍生工具持仓限额提出合理化建议;对于风头日盛的数码债券,港府也打算在今年内,初步建立起数码债券相关的电子货币的发行和监管法律体系;
对于上一年度提出的常规基金及单一家族办公室,会继续推动并指定相应的税务优惠方案;
对于传统的贵金属交易,港府也打算在今年内,推出香港本地的黄金交易市场发展方案;
同时通过举办“香港全球金融与产业合作峰会”和固定收益及货币市场的旗舰级论坛,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香港金融地位;
2.作为香港起家的国际贸易产业,今年的财政预算案中亦有提及:
贸易方面,依托国家推进的企业“走出去”战略,继续支持内地企业向外发展,提供信用保险、一站式咨询等企业服务。并通过修订法例条例,为电子化贸易文件的推行铺平道路;
3.物流运输方面,预留出足够资金,支持港口社区、港口及物流业从业者的信息互通渠道,并在年内公布北部都会区物流用地发展模式研究结果,助力香港物流行业进一步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首型国产大飞机C919,香港国际航空学院也会拓展其相关培训课程。并通过发展飞机拆解、部件回收、处理及交易业务,力争将香港发展成为亚洲首个飞机处理及交易中心。
4.旅游业方面,提出“无处不旅游”理念,并向香港旅游局拨款12.3亿港币,继续落实《香港旅游业发展蓝图2.0》;
通过举办“香山旅游峰会”鼓励邮轮公司增加访港航次、增加过夜停泊或是将香港作为母港,进一步拓展访港游客数量;同时,策略性吸引经济效益显著的体育活动,持续落户香港;
通过大力发展文创产业,进一步增加香港文化活力,并在未来5年,推进30个文化知识产权项目。
在旅游用地方面,则考虑将红磡南向临海土地,打造成为滨海新地标,涵盖住宅、特色商业及游艇会等;
3、培育人才
对于香港未来发展的人才储备,港府也花费重金,为香港青年提供更为宽松和优厚的学习深造环境。
推出“研究配对补助金计划”,并配给15亿港币,鼓励机构自主院校进行科学研究;并将“香港博士研究生奖学金计划”名额提升至每年400个。
增加科技园公司、数码港旗下的超过100家科技企业,与中小学生的互动交流。并在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内,为大专生提供4000个短期实习名额;
对于已经实行的“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则是将年龄放宽至29岁以下、且获得副学位或以上学历的青年,每月津贴提升至1.2万港币;同时优化“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为其实行提供更大弹性;
4、公共财政
作为港府财政预算案的重头戏,公共财政安排是受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也是最为繁杂的项目,涵盖了税务减免、企业扶持、政府开支、民生保障、基建发展等诸多子项。
1.税务减免
对应收税的部分减免,是港府对于民生支持的一大重点,而减免又分为企业和个人,其中:
企业可获得2024/25财务年度100%的利得税税务减免,减免上限为1500港币;
个人可获得2024/25财务年度100%的薪俸税和个人所得税税务减免,减免上限同样为1500港币;
对于2025-26年度首季度的住宅或非住宅物业,可获得全额减免,减免上限为500港币;
对于住宅或非住宅物业的交易,只要不超过(包含)400万港币,则只需交纳100港币印花税。400万至432.3780万之间,则缴纳100港币+超出400万港币部分20%的印花税。432.3780万至450万港币的物业交易,则按1.5%的税率缴纳印花税。450万港币以上的,则维持不变。
2.企业扶持
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港府则是通过向BUD专项基金(鼓励港企向内地发展业务的专项基金)和市场推广及工商机构支援基金,合计注资15亿港币,并优化企业申请的流程安排。并将“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计划”的还息不还本申请,延期至2025年11月。同时,贸发局将通过“电子商务快车”向港商提供咨询服务,并举办第二届“香港好物节”。
3.政府开支
对于维持政府运行的日常支出,港府则通过强化财政整合计划,保障高水平公共服务前提下,严控政府开支,在2025-26年度,港府所有行政、立法、司法机关和区议会人员,均冻薪不涨。并在2027年4月前,削减1万个公务员编制。
在控制公务员人数及薪资支出的同时,通过优化采购制度、严控工务工程开支、积极采用新科技、精简政务程序,推动公务工作的数字化转型。
在“节流”的同时,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承诺不用于政府经常性开支),冲抵北部都会区的工程开支,积极降低政府财政赤字。并实施“应对侵蚀税基及转移利润的全球最低税方案”(即对年度总收入7.5亿欧元或以上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实施15%的全球最低税和征收香港最低补足税),增加港府税收收入。
通过增加飞机乘客离境税税额(120元港币增至200元港币)、向人才和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相关人员,收取600元港币申请费,提高逗留签证费(按逗留期限长短,收取600~1300元港币)等多项举措,增加财政收入,减小财政赤字范围。
4.民生保障
在2025-26年度,将长者住宿券增加至6000张,并增加长者社区照顾服务券至12000张,向领取综援标准金、高龄津贴、长者生活津贴或伤残津贴的人士,额外发放半个月的津贴,对于在职家庭津贴领取者,亦作出相应安排。
对于现行的居民公共出行补贴,则进行优化安排,在不严重影响现行补贴情况下,适当削减补贴支出。
5.基建发展
对于港府极为重视的北部都会区(包括元朗区和北区,涵盖天水围、元朗、粉岭、上水等毗邻深圳区域),则预留出37亿港币,加快完成第一期基建及公共设施。积极开展深港西部铁路(洪水桥至前海)的勘察设计研究,同时对香港北环支线进行详细规划和设计。
为缓解香港住宅空间紧张问题,港府通过住宅用地出售、公共交通物业发展、市区重建及私人发展重建项目,增加1.37万个住宅单位;并考虑将部分商业用地更改为住宅用地,为其提供更大的用途弹性空间。相应的,未来一年内,港府将不再推售商业用地。
港府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总体仍旧是围绕“开源节流”方针展开。在这份预算案中,港府预计收入为6594亿港币,预计支出则达到8223亿港币,即便将打算于今年投放市场的1500亿港币债券计入,仍旧有较大财政缺口。虽然相较于2024/25年度的872亿赤字,财政缺口明显缩小,但仍未达到盈余状态。而根据此份财政预算案估计,2026/27年度,港府财政将恢复盈余状态,财政储备也将维持在5000亿港币规模,并稳步上升。
通过以上介绍,相信大家不难看出,尽管港府在尽力削减不必要开支,但对于商业支持并未缩减,仍旧推出多项举措积极吸引和发展商业活动的开展。在全球政治局面动荡不安、各国都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前提下,香港仍不失为商业成本相对低廉、金融及物流环境良性发展的优质公司注册地。如果您对香港公司相关业务有兴趣,欢迎与我们联系,通惠管理顾问必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