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战争——卢布的痛与伤

浏览次数:1512020-12-05 00:00:01


本文作者 | Mars Yang

图片来源 | 互联网

申明:©本文为通惠管理顾问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形式使用和传播。

转载敬请联系授权(微信ID:THHK02)


卢布,作为最地域最广阔的国家之一“俄罗斯”的法定货币,拥有悠久的历史。卢布这一货币名称最早出现在沙皇俄国时期,由女沙皇伊丽莎白发行(并在1786年12月首次发行纸币卢布),经历了沙皇俄国、苏联和俄罗斯时期,迄今已有250多年历史。虽经过多次政权更迭和货币改革,卢布却一直沿用下来,成为俄罗斯以及周边国家的代表货币。可以说,卢布见证了整个俄罗斯地区的金融和货币历史。今天,通惠管理顾问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卢布亲历的、金融历史上影响最大、最为精妙、最荡气回肠和最令人唏嘘的金融战争之一:西方社会对苏联-俄罗斯的金融围剿战。


金融战争——卢布的痛与伤


提起“苏联”这个名词,最多联想到的词,可能是“二战”、“原子弹”、“太空竞赛”、“切尔诺贝利”、“冷战”及“T-34”等等。确实,这些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苏联时期的风貌和特点。但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阵营,不仅参与国家众多,其战争潜力、经济体量和工业生产能力也十分巨大,否则根本无法熬过二战之前、二战和二战后西方世界的攻击和围堵,并在二战之后,凭借一己之力,以“钢铁洪流”和数以万计的“核弹头”威吓住整个西方世界,并因此引起长达数十年的“冷战”。在苏联的鼎盛时期,当时的苏联总书记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情绪激动的,抓着皮鞋使劲敲打桌子,大骂西方各国代表。虽然这件轶事有些戏谑的成分,但也确实从侧面反映出当时苏联的底气和实力。在苏联的全盛时期,卢布与美元的比值,一度达到1美元兑换1卢布的高位。

要放倒一个如此体量的联盟,绝不是仅靠一招杀招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多角度多方面的组合攻击才能达到毁灭对手的目的。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做出了数十年的尝试和努力才达到这一目的。在苏联解体后,后世在对西方世界使用的招数细细品味后发现,通过经济和文化影响来使苏联内部发生分裂和动荡才是最有效的方法。而这个方法,正在当今世界各地上演。

反观西方世界对苏联的攻势,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分为文化影响和经济手段两个方面,这两方面相互影响又相辅相成,不仅挑起了苏联内部的波澜,更将这一丝波澜推动放大成搅散和摧毁整个苏联及其遗产的巨大风暴:

1、波澜初起

美苏之间的意识形态之争,其实自苏联成立时就已产生,只不过当时的苏联积贫积弱,还没有与西方社会抗衡的能力。但经过数十年发展,苏联不但扛住了二战中德国的进攻,还通过多个5年计划建立起庞大且完善的工业体系(虽然最初是在经济危机下的美国帮助建立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能力也相继反超英法等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庞大经济实体。不出意外的,苏联遭受了来自美国为首的西方社会的围攻,虽然还没有上升到经济制裁的层面(不是不想,而是根本无力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但也确实在大众媒体方面对苏联进行了大量抹黑和歪曲,同样的,苏联也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对等的抹黑和攻击。

虽然双方在媒体上的交锋层出不穷,但双方并没有隔绝全部来往,彼此之间的文化和交流依然存在。不过,这些交流更多的被看作是制度优势的展示平台。这样相对和谐的场面,在多次代理人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的正面交锋后,逐渐变成了与对方文化渗透的窗口。

虽然此时的苏联国家实力强劲,但苏联社会仍存在硬伤,即轻视轻工业,着力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在美苏太空竞赛时期的一次工业博览会上,赫鲁晓夫曾半开玩笑的对美国代表说:“你们有闪亮的新汽车,而我们有闪亮的新卫星”,正是苏联经济偏向的真实写照。但苏联长期实行的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跟不上生产力的发展而展现出疲态。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这一问题更加凸显,经济增速也逐步放缓。居民消费的需求和经济发展减速,使得西方的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通过为数不多的交流窗口传入苏联,并如野火般在苏联内部流传开来,让西方社会的形象从洪水猛兽转变成为自由消费和享乐盛行的天堂。

2、推波助澜

当西方社会的形象在苏联内部逐渐转变时,西方社会的领导人通过情报渠道准确抓住了苏联内部的风气变化来加大了文化渗透的力度,不仅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向苏联输送了大量关于西方社会的正面资料,还通过各种手段拉拢和培植了倒向自己的势力。与此同时,苏联一直实行的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优先发展体系,也因过于压榨普通居民价值而受到自下而上的质疑和反对,加大开放的声音在苏联内部激荡回响。

此时不得不佩服演员出身的里根总统的政治智慧,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后通过大量发行美元,并提高利率令美元汇率稳定坚挺。在看到有利可图时,世界各地的商品都流向美国,让美国居民花着大幅增发带来的美元,享受着来自世界各地商品的供养。这也是在某些影视作品中,看到1950~1960年代时小额美元和消费居多的原因。不过也有一些说法认为是石油危机的影响,才导致美国采取增发美元的策略来抵消贸易逆差的影响。但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元增发,最终效果都是美国出现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同时,里根总统降低美苏之间的对抗强度,频频对苏联释放友好和善意,假意缓和与苏联的对立,成功的将美国繁荣富强的景象传输到苏联内部,让苏联的“铁幕”政策出现丝丝裂痕,也让民众对于苏联制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令民众对苏联体制的信心产生动摇。但从本质上说,美国表现出来的繁荣昌盛,是基于透支明天带来的虚假繁荣。彼时苏联最高领导层也因为常年的冷战开支而头疼不已,看到美国在冷战中逾战逾强且经济繁荣,就对自身产生了怀疑,加上内部对于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苏联领导层逐渐迷失了在对手经济繁荣的迷雾里。由于对西方世界的向往和未来苏联经济走向的迷茫,卢布迎来了第一次贬值,虽然贬值幅度不是很大,但确实反映出苏联内部的问题。

3、山雨欲来

在1985年,苏联迎来了一位新的总书记,他的名字就是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上台后不久,就大力推动所谓“改革与新思维”运动,不仅从思想上放弃了社会主义价值观,也从体制上彻底摒弃了斯大林时期留下来的政治体制,让本就处于混乱状态的国家思想和政治体制雪上加霜,由于思想和管理的混乱,令经济发展更无可期,民众生活水平持续下降,居民对于西方社会的向往更加深刻。同时一大批受到西方支持的势力也在暗暗崛起,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之后上任俄罗斯总统的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

在经济上,苏联在短时间内通过所谓“改革”,弱化了国家层面的金融监管,打开了西方经济势力入侵的方便之门。而西方势力也紧紧抓住这次百年难遇的机会,从两个方面展开行动。

1.灰色地带

自从西方文化渗透进苏联内部后,苏联就出现了“能够购买西方奢侈品”的经济灰色地带。至于为什么说是“灰色地带”,主要原因还是苏联实行的经济体制,以及严格的国家货币监管体系。由于苏联主要为计划经济形式,商品的生产需要依照计划实行,而“铁幕政策”也从整体上杜绝了双方的交流。但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下,苏联市场逐渐出现一些“非正常”渠道的卢布交易市场。随着时间的发展和西方势力的支持,这些小规模的“灰色地带”逐渐演变成有能力控制卢布汇率的地下金融市场!

2.500天计划

“哈佛500天改革计划”的本质,就是在500天内,将庞大的苏联工业产业(包括庞大的国有工矿企业)全面私有化,将其转化为私人股份制企业。实际操作则更为疯狂,即将苏联所有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全体苏联人每人都分到1~1.5万卢布(当时折合约3~4万美元)的有价债券!这样一份看似大胆,实则疯狂的改革方案为什么能获得苏联最高领导人的青睐?这其中自然少不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及其代理人的影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后来担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

当时已经成为苏联总统的戈尔巴乔夫(苏联于1990年3月修改了苏联宪法,取消了苏联共产党的唯一领导权,使苏联成为多党制政体,并设立“总统”一职,时任苏联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自然而然的成为苏联唯一一任总统,也是唯一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苏联领导人),实际上也因激进的改革思想受到西方世界的欢迎,但欢迎归欢迎,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的领导人,仍然需要他的手去推行毁灭苏联的政策。或者也可以直接理解为,正式因为戈尔巴乔夫有毁灭苏联的潜质和权力才受到西方世界的欢迎。此时,苏联由于内部政局不稳,经济发展不但没有增加,甚至陷入了负增长的态势,苏联卢布再一次贬值。

4、风暴中心

历史演进到1991年,同样是在3月,在苏联内部政治混乱,经济发展毫无指望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发起了是否保留“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全民公投,虽然这次公投结果是保留联盟,但联盟内部的裂隙却继续加大,戈尔巴乔夫也因政治和经济改革的双双失利而备受国内责难,失去权势的戈尔巴乔夫也逐渐被西方世界所抛弃。到了1991年12月,西方通过挑唆和分化各个苏联加盟国脱离苏联,让苏联的存在岌岌可危。最终,在多方矛盾不可调和的情况下,苏联于1991年12月26日宣布解体。苏联卢布也因苏联的解体,再一次迎来贬值潮。

但苏联解体只是西方世界计划的第一步,苏联解体后留下的数额庞大的遗产,仍然能让相关国家快速崛起,甚至成为新的威胁(苏联遗产的最主要继承者,就是乌克兰和俄罗斯)。想要彻底解除威胁,就必须摧垮他们的经济。此时,苏联国力的中坚力量(庞大的国家工业生产体系、以及数量恐怖的军事装备)就成为西方世界瓜分吞食的目标。

以俄罗斯为例,由于苏联时期政府金融监管体系因混乱无序的改革,及受西方操控或收购的媒体(其中不乏《真理报》这样的主流媒体)抨击,已经千疮百孔而失去应有作用,西方私人资本能够畅通无阻的进入俄罗斯市场,并且通过微笑服务、免费咖啡和比国营银行稍稍高一点的利息,在俄罗斯境内攻城略地,并在所有俄罗斯城市建立了大量“独立核算”的皮包银行。肆无忌惮的吸纳着俄罗斯人的存款和投资。

同时,这些皮包银行采用能够采取的一切手段,包括向俄罗斯本国银行(如俄罗斯中央银行、国有银行及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借贷、套取天量的卢布!由于大量卢布流入这些“银行”,导致在市场上流通的俄罗斯卢布大量减少,为应对这种情况,俄罗斯政府加足马力开动印钞机,纸币如流水般流入市场,导致俄罗斯卢布币值垂直下跌,通货膨胀达到令人恐惧的程度。而俄罗斯居民购买换取生活必需品,并因听信了媒体上唱衰私有化债券的宣传,立即将手中持有的从苏联时代分到的有价证券变现出售。而这些西方资本操控的“皮包银行”以极低的价格,就将曾经苏联的国有资产全盘收购。换言之,就是这些西方资本在付出极少的代价,通过资本运作手段,用俄罗斯的钱购买了本属于俄罗斯的全部苏联遗产!


5、风频雨急

由于购买苏联遗产的卢布,都是向俄罗斯金融机构借贷而来,皮包银行仍然需要支付可观的利息,这些利息的数量不仅能轻松让这些皮包银行破产,还会牵连到它们背后的西方资本。此时上面提到的“灰色地带”作用就显现出来。为了最大程度降低“购买”苏联遗产的成本,利用黑市交易进一步打压卢布币值(当然,是压低美元-卢布汇率),而俄罗斯央行等金融机构,在西方思想甚至西方直接指挥下,放任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全面做空卢布币值,至于这只“看不见的手”是资本还是市场,就很难说了。在这一阶段,美元-卢布的汇率,甚至跌到1美元兑换100卢布。综合卢布的多次贬值,俄罗斯卢布的币值相较于苏联时期,已经下跌了280%!这意味着苏联几代人积累下的工业财富,正在以1/280的底价被西方资本掠夺,也意味着大部分俄罗斯人穷尽一生积累下的财富,只剩下以往价值的一个零头…

然而,这并不是一切的终点,已经习惯于相信西方“金融专家”们的俄罗斯高层官员,收到了西方专家们的最新建议,再一次进行货币改革,即发行卢布,新旧卢布的兑换比例为1000旧卢布兑换1个新卢布,将新卢布与美元的汇率定在1美元兑换5新卢布,再以此基础进行浮动。于是俄罗斯决策者再次听信了这个方案,启用新币制稳定金融震荡。最终这场金融震荡平息下来,卢布也受到毁灭性打击,皮包银行借取的、用于收购苏联遗产的天量卢布,也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小小支出!曾经苏联留下的数十万亿美元的遗产,就被西方资本以千万级美元收入囊中,而这场轰轰烈烈的金融歼灭战,不仅摧垮了整个苏联及成员国,更将这些国家重新崛起的潜力和威胁彻底化解!以美元为武器,做到了炮弹无法达到的战果!更催生了大量经济“寡头”,掐断了这些国家复兴的希望。

6、阴雨沉沉

当苏联的遗产收割殆尽后,俄罗斯经济只剩下一堆废墟,废墟下掩埋了无数俄罗斯民众。站立在废墟之上的,除了有西方资本势力外,还有极少数的经济寡头。为了彻底断绝这些国家复兴的希望,西方资本势力还留下一系列的私人风险对冲基金,进一步蚕食着剩余的和新产生的经济价值。

俄罗斯也从苏联遗产的最大继承国,沦落成为二线国家,唯一能对西方社会产生威胁的,也仅剩下能够确保“相互毁灭”的几千枚核弹头,坚守着苏联最后的荣光…


西方世界对苏联-俄罗斯经济的歼灭战,堪称人类历史长河中为数不多的史诗级金融战争,同时也取得了史诗级的战果。大国之间的争斗,从来都不是温和儒雅的辩论,而是狂风暴雨般的攻击。当西方摧毁苏联并断绝其重新崛起的希望后,又将目光转向另一个目标:中国。而中国与西方之间的金融博弈,依然称得上惊心动魄,通惠管理顾问也会在后续文章中,向大家介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交锋。通惠管理顾问,依托高度专业和丰富经验,为您提供全面商业管理顾问服务;我们秉持可客户至上的理念,为您解决商业发展的问题。通惠管理顾问,您身边的管理顾问专家。


上一篇:干货!香港银行账户使用要点介绍 下一篇:双11引消费热潮 相关商标也成焦点
cache
Processed in 0.006961 Second.